采访中国当代艺术家胡向前

Bethina Liu
Mar 10, 2014 5:08PM

在纽约亚洲艺术周即将来临之际,Artsy 的 Christine KuanBethina Liu 有幸在 Artsy 总部接待并采访了中国当代艺术界最为活跃的年轻艺术家之一胡向前。他出生于广东,生活于北京,目前通过  ACC (亚洲文化协会的洛克菲勒奖学金)来到纽约。胡向前的代表作包括在《蓝旗飘飘》中参加村长竞选,以及在《太阳》中为了“看起来像黑人一样”而连续暴晒自己。他的作品正展出于卢贝尔家族收藏展览《中华廿八人》(2013年12月4日至2014年8月1日),其它展览包括上海外滩美术馆、意大利普拉托的佩奇当代艺术中心、民生现代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这位年轻有为而又非常幽默(尽管他自己不这么认为)的表演艺术家和我们聊了聊纽约和北京的相同之处、他对面条和汉堡不可接受、以及他究竟为何很早出名。

See the interview in English here.

Bethina Liu: 欢迎您来到我们的办公室,也欢迎您来到纽约。这是您第一次来美国,您对这里的感觉怎样?

胡向前: 我不知道是不是美国很强调文化?这个文化不一定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但是他们很强调文化。他可能也鼓励比如说中国文化,或者是非洲文化,我就是觉得美国很强调文化。文化总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我个人觉得,也许很有趣,但是可能也很无聊。我觉得文化总是一个充满混合体的东西。我不知道,也许作为艺术家,以前有人也说过我是亚文化的,但是我对这个东西很怀疑,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亚文化?所以这是我的第一个感觉。我在旧金山看了很多涂鸦。我觉得这个是亚文化吗?不是,其实它是一个很主流的文化。这边很强调这种东西。

BL: 作为一名艺术家,你觉得被中国的主流文化所接受吗?

胡向前: 我觉得现在不会。我觉得如果在美国也一样,主流文化一般不会太接受艺术家。

BL: 那您的艺术作品,您的灵感是从哪里来的?或者说,是什么给您带来启发?

胡向前: 我更喜欢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是很俗的一个词语,用的太烂了—但是我还是比较喜欢在正常的生活里面找一些看起来正常的事情。我喜欢做这样的一些作品。并不会是说你看到某一个作品会怎么样启发你,我觉得这样的启发还是很少的。我觉得就是埋藏在正常的表面下的东西可能比较有意思。

Christine Kuan: 那你是怎么样决定学艺术的呢?

胡向前:  其实我父亲也算是... 怎么讲... 民间艺人。但他只是爱好,是业余的,喜欢音乐还有绘画。我哥也是读美术的。但是当年其实我父母也不鼓励我,但是我父母也不反对,只要你能活着。因为我很小就接触艺术,但是决定做艺术,那时候很早,就读高中时,因为不知道做什么比这个更好。以前也犹豫过,比如说做一个旅行家,或者是足球运动员 [laughs]。但是后来觉得还是艺术是更看不到的,看不到的东西你去找到它,更加有趣,更加有挑战。

CK: 你现在很出名,你的作品被收藏在卢贝尔家族收藏, 那是一个很重要的收藏。这有没有影响到你的想法?

胡向前: 没有。因为这种东西,说的难听一点,我个人认为我很早就出名了,对我看来他只是买一个作品而已,钱也不会给我很多,也是很便宜的价钱卖给他 [laughs] 。真的,这种事情不会影响。比如说我在他那里表演,那个表演我也很不满意,特别吵,人特别多,没想到有那么多人。

CK: 大概有多少人?几百?几千?

胡向前:  大概有一千个人,挤得满满的。很吵,我当时特别想停下来骂一通就走了 [laughs], 但我还是忍住了 [laughs]。

CK: 我有几个朋友在北京,在博物馆里做事。现在中国每天都会新建一所博物馆,还有很多中国人收集古董啊,还有现代艺术,所以你是否觉得以后中国会成为艺术的未来?

胡向前:  现在我知道最多的是房地产[商],他会做美术馆。房地产做美术馆有能力,他有钱、有地、有房子。而且其实据我个人了解,建美术馆最多还是在上海。我觉得这种东西总是好的,有好过没有,越多越好。但是未来在不在中国真的不知道,因为中国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不仅仅是改一个房子而已。我个人认为,我接触到的做得最好的,有一个叫泰康艺术空间—你可以在网上查一下—我觉得他们做得是非常的专业,而且方向是很对的。他们就是非常低调的,很努力。他们虽然现在还不叫美术馆,但是他们为美术馆做准备很多年。这个是中国很多博物馆不具有的,他们一般都是一下子就会盖一个很大的房子,而不是说[像泰康一样]做很多年工作,有很多年收藏,然后慢慢地在盖博物馆。我觉得这样做是非常对的。当然我也不反对他们盖很多房子,叫做多美术馆,但是我希望他们能够坚持地做下去。

BL: 您在 Residency Unlimited 想做一些什么样的作品呢?

胡向前:  现在还没有想法,时间还有点短。可能会做一些表演之类的,现在还不太确定。下个月、下下个月才知道,因为我现在都还没开始工作,可能下个星期找到工作室再开始考虑。现在画些草图都是以前的一些想法。

CK: 这是你第一次来美国,这里的环境是不是你所想象的?

胡向前: 以前我想象的环境,因为去过欧洲,所以以为美国会和欧洲很像。其实觉得美国和中国很像 [laughs]。

CK: 是,我觉得很像,北京跟纽约很像。

胡向前:  [Laughs] 对,可能北京更乱、更脏一点,空气更糟糕一点。但是感觉其实跟中国很像。这里的人更友好一点。不知道是不是更友好,起码更礼貌一点,但是感觉真的和欧洲很不一样,欧洲哪有看到一栋这么高的楼,没有的 [laughs] 。而且这边人也很混杂,欧洲还是比较传统一点。

BL: 您能不能谈一谈幽默在您的作品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胡向前:  [Pause] 其实我也不是故意幽默 [laughs] 对,有时候就是做出来,看起来有点幽默 [laughs]。很多人都说看了我的作品会笑,但我其实自己从来不觉得自己幽默。

CK: 真的?就连《太阳》也是?

胡向前:  从来没有,我都觉得很严肃的,但别人看就觉得很好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很奇怪。其实我做的时候也从来不会觉得会是好笑的。但是其实我当时做表演的时候,我读书的时候接触更多的是中国当代艺术行为的早期的、比较沉重的,就是很身体或者很古典的那种行为,我当时觉得我可以做别的比较轻松一点的,但是其实也没想到要做的幽默。只是别人看起来觉得很幽默,这个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laughs]。我只是不太喜欢大学时看过的那种残酷的、身体的艺术,所以我觉得可以转一个方式看,做别的有趣一点的。

CK: 那你在纽约吃什么?是不是吃中餐?有没有吃西餐?像pizza之类的?

胡向前:  偶尔有,意大利餐和西班牙餐都很好吃,但是美国食物我实在受不了。

CK: 真的?比方汉堡?

胡向前:  对,汉堡我是从来不吃的,薯条啊,我觉得是极难吃的 [laughs]。我在这里吃过一次汉堡,在机场,就是不喜欢。这边东西很大!所以我说美国人为什么张那么胖!哇,这么大份我看着都吓坏了![Laughs] 我有一点夸张。我的口味还是广东的习惯,我连面条都吃不了,我在北京那么多年都不怎么吃面条的,对,我一定要吃米饭、粥之类的。习惯很难改,从小的习惯很难改。

Hu Xiangqian at Artsy HQ, February 17, 2014. Photo by Ara Qiu.

Explore Asia Week on Artsy.

Bethina Liu